首頁>文藝評論>聚焦

                        在平凡中閃耀絢爛——紀錄片《人生第二次》觀后

                        時間:2022年12月19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吳若桐
                        0

                               在媒介融合時代,依托互聯網媒介進行傳播的網絡紀錄片數量呈現井噴之勢。其中,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為記錄主體的紀錄片紛繁多樣、層出不窮。例如由央視網、SMG、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人文主題紀錄片《人生第二次》,在流媒體平臺獲得了廣大網友的廣泛關注。該紀錄片是央視網打造的“人生三部曲”IP中的第二部,承襲了此前《人生第一次》的主題風格與記錄群體選擇,仍然將視角聚焦于過著平凡生活的普通人。該紀錄片對普通人的命運進行真實記錄,對普通人眼中的社會樣貌進行客觀描繪,從日常的生活細節中見微知著,以樸素的瑣事體現向上的價值表達,向觀眾展示了這些平凡的中國人如何竭盡全力在普通中追尋崇高、在尋常中成就偉大、在平凡中閃耀絢爛。

                          紀錄片《人生第二次》扎根微觀視角,以相對市井的基調構建了八幅普通人的人生圖景?!度松谝淮巍愤x用的是“人生時鐘”的縱向敘事方式,而《人生第二次》則選取了“圓”與“缺”、“納”與“拒”、“是”與“非”、“破”與“立”四組內涵上看似相互對立的關鍵詞來進行故事的講述。其中,“圓”記錄的是被拐兒童與骨肉血親的重逢,“缺”記錄的是一群希望以長跑的方式改變命運的兒童,“納”記錄的是高位截癱的青年如何完成自我接納,“拒”記錄的是追尋美麗外表的年輕女性如何應對容貌焦慮問題,“是”記錄的是檢察官在追求公平正義時同樣需要面對的現實復雜情況,“非”記錄的是刑滿釋放人員如何融入高墻外多年未曾接觸的社會,“破”記錄的是女性在沖破婚姻圍城后對新生活的追尋,“立”記錄的是女性對于扎根大城市、獲得自我價值提升的奮斗。每組關鍵詞顯然形成對立關系,然而內涵上又有著相統一的關聯之處。其中暗含的辯證關系也正是該系列紀錄片想體現的人生哲學,即人生辯證法。何為悲苦,何為幸福?何為殘缺,何為圓滿?何為失去,何為擁有?人生正是如此,少有非黑即白的邊界,多的是若干狀態的辯證統一。如何在復雜的人生中達到自洽并仍然堅持拼搏,是本系列紀錄片所探討的重要主題之一。

                          “我是黑暗里的孩子,謝謝你伸手拉了我一把,你說人生是馬拉松,堅持就是勝利,我信!”《缺》一集中,“夢想之家”的柏老師堅持二十多年,每天清晨四點半帶著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們進行最少十公里的長跑。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生于不幸的原生家庭也許是終身難以擺脫的困境,此時,在長跑中體力上的拼搏只是外化體現,而如何在內心深處放下怨念、為自己的人生奮力拼搏,才是創作者意圖傳達的精神內核。在《非》一集中,服刑11年的刑滿釋放人員毛徽,在出獄后面對功能復雜的智能手機、更名的車站,感到世界在拋下他飛速發展,面對親友的陌生感、社會的不接納,他感到與大環境全面脫軌。這種被隔絕于社會外的窒息感,讓毛徽的身心都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狀態。他選擇向女友求婚、直面曾經犯下的錯,在經歷內心掙扎矛盾后,通過奮力拼搏,最終走出自己的心靈繭房。

                          在《破》中,以女性為記錄對象,講述了幾段婚姻破裂后的故事。周東曉為了變更小兒子的撫養權,離婚多年后又和前夫對簿公堂,最終問題得以順利調解,法院確定并且增加了媽媽的探視時間;靳婧得知丈夫私自借錢投資失敗并負債累累后,即使身懷二胎,也仍然毅然選擇離婚。沈夢離婚后與小兒子為伴,她希望和前夫一起生活的大女兒可以多和他們母子相處,但卻遭到了大女兒強烈的抵觸,她選擇堅持爭取對大女兒的撫養權。性格迥異的三位女性異中有同的是,都體現出了強烈的獨立意識。與什么決裂,又與什么和解?她們加入這場名為親情的紛爭,在離婚后進行自我重構的同時,對家庭關系的設定也產生了新的思考、定位與追尋。

                          在全系列中,《立》可謂選擇了極其常見的記錄主體——兩位流水線上的女工:想讓兒子留在大城市上初中的黃妹芳、希望通過學習技能改變職業的李婷。43歲的黃妹芳通過深圳市總工會的“圓夢計劃”拿到大專文憑,并通過自考成功考上本科,實現學歷躍升,被網友稱為“勵志媽媽”。種種努力,一方面為了給兒子帶來更好的人生,另一方面也為了自己心里那口“不服輸”的氣、對學習的熱愛、對知識的向往?!吧畈皇请娪?,麻雀不會一下變鳳凰,但我覺得我可以往好的方向走?!边@句話出自另一位女性主人公李婷之口。中專畢業后,她進入電子廠,成為一名流水線上的女工。但審視生活后,她無法忍受一輩子做這樣的“機器人”,因此毅然辭職學習IT知識,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IT行業從業者,開啟了“人生第二次”。兩位女性打破了觀眾對女工群體的刻板印象,同時被其追求上進的精神所感動。她們雖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目標追求,但都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有追尋自我價值的勇氣,并為此不懈努力,從而達到人生價值的確證。

                          紀錄片《人生第二次》用辯證多元的視角,展現了社會中的普通人在遇到困境時如何做到突破自我、奮力拼搏。同時,以冷峻的記錄態度避免了說教感,更加潤物無聲地傳遞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對于視聽創作者來說,也有非常積極的啟示。首先,這種以普通人為切入點、用個體反映群像的故事講述手法,可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實感、引發同理心,細致入微地展現出人文關懷。其次,用以小見大的視角來挖掘深層的社會意義,也對創作者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最后,拍攝時的記錄視角注重保持客觀性與主觀情感表達的統一,讓觀眾對片中人物產生共情的同時,對其困境與人物行為產生辯證的深層思考。在追求高藝術水準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將社會價值擴大化,最終形成觀眾口碑與市場雙豐收的優秀作品,這應該是紀錄片創作者的實踐追求。

                        (編輯:李想)
                        會員服務
                        伊人精品久久亚洲午夜,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亚洲午夜福利伦理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