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啟動
專家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這十年來,網絡文藝走上了繁榮發展的快車道,從“野蠻生長”向文化治理轉換,從井噴式增長到精品化建設,從“圈地自萌”亞文化向主流化發展,從本土化、民族化發展到頻頻“出海圈粉”。但同時,網絡文藝仍存在泥沙俱下、經典缺乏、侵權抄襲等問題,迫切需要網絡文藝評論的引導引領。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等五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總結網絡文藝發展規律,發現一批優秀評論作品和優秀評論中青年人才,進一步凝聚網絡文藝評論人才隊伍,匯聚網絡文藝評論創新發展的合力,構建山清水秀的網絡文藝生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7月14日,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啟動儀式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網絡文藝創作界、評論界和傳播界專家代表,中國文聯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有關部門和直屬單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各團體會員、各專業委員會,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成員,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網友代表等近300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啟動儀式暨研討會。啟動儀式暨研討會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楊曉雪主持。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楊曉雪主持會議。
圍繞“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主題,十位專家代表進行了精彩的主旨發言。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郝向宏在會上發言。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主任郝向宏從表示,網絡文藝這十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它在人類文明活化的藝術賽道上進行了史詩性的拓展。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領網絡文藝作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重要藝術門類登上實現中國夢的舞臺,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為回顧和瞻望中國網絡文藝十年發展之路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學指南。郝向宏認為,網絡文藝是對文明活化藝術賽道的一次史詩性拓展,實現了跨時空、跨門類、跨意象的文藝突破,已成為文藝展示的主舞臺、文藝批評的主陣地和文藝引領的最前沿;網絡文藝是對人類美好藝術追求的一場創意式接力,能夠把人類童年時的藝術基因傳承并發揚,進而變成貫通古今的文藝現實,激勵人們為美好的理想接續奮斗;網絡文藝是對昂揚向上藝術價值的一種聚合式傳播,是與文化自信相輔相成的能動性力量,是與文明發展相得益彰的創造性力量,已成為現有文藝形式的聚合式舞臺、文藝工作者的展示式窗口和文藝時尚的引領式風口。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網上與會專家學者。
“龐大的作品體量給我們的社會文化建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但是網絡文學發展現在面臨著突出問題要適應主流化、精品化,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在題為《高揚新時代網絡文學風帆》的發言中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努力:一是網絡文學主流化是趨勢,精品化是目標,高質量發展是路徑;二是現實題材創作要增強“抓地力”;三是線上線下聯動,打造IP生態鏈;四是網文出海,用好故事傳播中國文化;五是根治行業亂象,凈化網絡空間。網絡文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作家是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網文界應該凝聚文化自信,高揚時代風帆,創作更多精品力作,不負黨和人民對網絡文學的期待。
7月1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暨“回顧與瞻望:中國網絡文藝這十年”研討會在京舉行。圖為在現場與會的業界代表。
新世紀以來中國網絡文藝的巨大發展是人類文明與中國實踐相融合的新興文化現象,是影響國內國際文化領域雙循環的軟實力和巧實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新媒體委員會委員,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教授夏烈對網絡文藝的發展做了系統梳理,他在題為《從“新民間”向“新現實”進發的中國網絡文藝場》的發言中說,2012年以來,網絡文藝加強現實主義轉化和價值賦能,通過大眾文藝機制、互聯網技術和傳播以及產業介入,成為時代生活、生產、生態的一種主流文藝。評論界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開展工作,既理解和尊重網絡文藝內在的民間性,又積極引導提升其面向新時代的“新現實”精神構建。
媒介性是是催發網絡文藝興起的直接驅動力,因網而生,向網而盛,網絡文藝是時代生活的表征,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審美需求。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評論文章作者付李琢作了題為《因時而興,乘勢而變:網絡文藝與時代》的發言。他認為, 面向未來,未來的網絡文藝應該如何發展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新的重要課題,需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精品化與新主流,二是融合化與新共鳴,三是國際化與新格局。
網絡文藝從生產、創作內容、傳播方式、影響力到市場規模,都屬于大眾的藝術,要堅持其大眾化的定位,也要繼續其精品化建設?!?/span>網絡文藝中出現精品的概率越來越高,風靡全國影響巨大的網絡文藝作品越來越多。從網絡小說來看,成功破圈的作品不勝枚舉”, “但是精品化建設的同時,我覺得還要有對網絡文藝更高的要求,網絡文藝創作需要真正的經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微信公號“影視風向標”主編胡建禮作為傳播界代表作了題為《網絡文藝應堅持大眾化,走向精品化和經典化》的發言。從大眾化、精品化、經典化幾個方面表達了自己對于網絡文藝發展的期許和期待。
“從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相關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到如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引入發行許可證制度,在網絡視聽領域確立更嚴格、更規范、更明晰的行業標準,這一系列舉措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網絡劇制播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推動網絡文藝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斷邁進?!?/span>人民日報社編輯、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評論文章作者任飛帆作了題為《網絡文藝,從亞文化到主流化發展》的發言,并回顧了撰寫評論文章《網絡電影〈毛驢上樹〉:開啟農村題材網絡電影精品之路》參加第二屆優選的感悟。
網絡文學已走過二十年的歷程,“我覺得特別大的一個轉變是前十年大家默默在寫,可能不會被主流認可。作者之間討論怎么創作的多一點。這十年,我感覺受眾擴容非常大”,“讀者對于作者的影響權重越來越大”,“盤子大了以后,導致有一些作家為了從龐大的作家群中突破,他自發進行很多的提升,也包括細分行業,還有腦洞比較奇特的文章”。創作界代表里,溫州大學研究員、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蔣勝男以《從〈羋月傳〉到〈天圣令〉——歷史小說創作這十年》為題,結合其十年來的創作體會和《鐵血胭脂》《燕云臺》等作品談了這十年來網絡文藝的發展。
這十年里,“大量的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大量的網絡文學作品走出國門,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家開始重視自己承擔的文學責任,開始創作更多的現實性故事和更具正能量的故事”,但是網絡文學之中泥沙俱在,“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法律部門的介入,需要文化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管理,也需要專業網絡評論人士的引導和引領”。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網絡作家月關以《我的網絡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為題,結合《回到明朝當王爺》《大宋北斗司》《秦墟》《錦衣夜行》等創作,認為網絡文學在“野蠻生長”階段時全憑個人表達欲望和創作欲望,而隨著這十年網絡文藝影響力日益變大,互動性越發增強,文藝評論家的介入也愈加主動深入,對創作者產生積極影響。
互聯網企業在網絡文藝實踐中怎么樣做好守正創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委員,騰訊新文創研究院院長、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岳淼以《助力打造網絡文藝立體生態》為題進行發言,從三個方面談了感想:一是連接文化,做好傳統文化的助手,努力成為傳統文化雙創的數字化助手,讓中華民族的文脈在數字時代重新煥發活力;二連接青少年,做好文化傳承的幫手是;三是連接國內外,“做好文化出海的水手”。作為業界代表,他站在互聯網平臺、站在網絡文藝實踐一線的角度,談了網絡文藝的繁榮發展的一些思路、舉措和做法。
“很多作者的作品加上觀眾留下的彈幕共同構成了互聯網時代視頻作品一個新的表現性質”,“如果說彈幕中看到的是觀眾的表達欲和創作熱情,那么在二創上面就更能看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的一種展現,大家能夠看到的是官方媒體通過二創在傳播主旋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委員、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谷雨以《當觀眾不再沉默——從彈幕互動和影視二創看這十年互聯網文藝的發展》為題發言,他認為,彈幕微評和影視二次創作成為網絡文藝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花好月圓會》天燈彈幕等特效彈幕體現了創新性;新華社、央視新聞與素人 up 主紛紛嘗試二次創作,同時,他也對如何最終實現創作者、平臺和網民三方和諧同發展提出了建議。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文匯報》、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文藝網和騰訊、嗶哩嗶哩等媒體、業界代表,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網友代表與專家們展開了在線互動。與會代表對網絡文藝這十年的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等關切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深化了共識,對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出佳作、出人才寄予厚望。
據悉,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的網絡報名共兩個月,9月15日截止。本屆優選匯的亮點之一是將500字以內的微評納入優選范圍,還包括5分鐘以內的視頻評論、彈幕評論、留言評論等以網絡新媒體為載體的評論。參評方式包括個人投稿和組織推薦。8月至9月,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擬在浙江杭州舉辦網絡文藝論壇;10月至12月是優選階段,本著注重導向、追求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采用專家評價與大眾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專家初評、復評、終評和網絡投票;2023年元旦前后,將在京舉辦發布典禮,公布優選結果。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是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擬推選50個優秀網絡文藝評論作品和3家優秀組織,其中50個作品包括長評20篇、短評20篇、微評10個。優秀評論作品將通過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中國文藝網等數十家合作媒體,多渠道多陣地進行推介。